改革开放以来盐城服务业发展成就

发布日期:2018-09-28 18:26 [ ] 浏览次数:

 

改革开放40年,盐城服务业快速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服务产品从供给稀缺走向相对丰富,实现了跨越发展。党的十八大以后,全市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服务业规模持续扩大,实力不断增强,转型升级加快,新兴服务业蓬勃兴起,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不断提高,服务业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和新引擎。

一、发展规模不断壮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市解放思想,逐渐破除服务业发展的阻碍,加大对服务业的投入,传统服务业态优化升级不断壮大,新兴服务业态从无到有不断涌现,大型企业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全市服务业得到长足发展。1978—2017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由3.2亿元增加到2261.8亿元,年均增长12.9%,超过GDP年均增速1.7个百分点。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不断提高,2017年服务业对GDP增长贡献率达63.2%。从发展过程看,盐城服务业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时期。改革开放初期,盐城第二、三产业经济比较落后,1978年三次产业比重为58.4:24.4:17。21995年第二产业比重超过第一产业,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二一三”,盐城经济进入了工业化发展阶段,经济结构实现了由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社会的历史性跃进。2000年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一产业,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二三一”,显示出盐城服务业快速发展。2017年三次产业比重为11.1:44.4:44.5,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三二一”,标志着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为主共同带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已经形成,第三产业已经成为盐城经济中举足轻重的组成部分和推动力量。

二、投资规模稳步增长,新兴行业不断涌现

改革开放以来,盐城服务业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种类不断丰富,投资主体日益多元,服务业投资逐渐成为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部分。全市产业投资结构由1978年的5.6:68.5:25.9,调整到2017年的1.1:57.4:41.5,第三产业比重提高15.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年均增长26%,高于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6个百分点。40年来,我市服务业主导行业呈现由传统服务业为主向新兴服务业为主的跨越。改革开放初期,服务业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等传统行业。近十年来,我市服务业涌现出一批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大数据、共享经济、网上购物等新业态迅猛发展,旅游、文化、养老、健康、体育等五大“幸福产业”快速发展,新兴产业在服务业中的占比显著提高。2017年,我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分别占服务业增加值的17.3%、15.1、11.2%、4.1%,成为全市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点。

三、稳定就业贡献突出,社会效益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初期,盐城从业人员以第一产业为主。1978年,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比例为78.3:11.9:9.8,服务业从业人员仅24万人。2017年,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比例调整为23:36.8:40.2,服务业从业人员增长至177.4万人,成为从业人员最多的产业。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结构已经由改革开放初期的“一二三”转变为“三二一”,就业格局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就业结构趋向科学合理。从收入水平看,服务业平均工资高于第一、第二产业。2017年,全市城镇单位在职职工平均工资水平6.33万元。从服务业分行业看,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金融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平均工资分别达到10.13万元、9.13万元、8.67万元、7.54万元、7.45万元。

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交通物流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盐城基础设施投资由1978年0.1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915.8亿元,年均增长25.6%。交通运输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铁路建设跨越发展、公路建设稳步推进、港口建设生机勃勃、民航事业突飞猛进,正全力打造陆、海、空齐头并进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体系。2017年,全社会客运量7241万人,是1978年的3.1倍;全社会货运量超过1.7亿吨,是1978年的24倍。截至2017年末,全市共有公路总里程19681.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95.5公里。新长铁路于2005年投入运营;盐连高铁将于年底通车,盐徐铁路明年通车,盐通高铁2020年与沪通大桥实现同步通车,成为京沪高铁第二条新通道,盐城正加速迈向“高铁时代”。拥有南洋国际机场和大丰港、滨海港等3个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南洋机场已开通28条境内外航线,年旅客流量超过130万人次;盐城港“一港四区”累计建成万吨级以上码头泊位21个,年货物吞吐量突破9000万吨,是1978年的15倍多。市区建成全长57公里的市区“一环五射”内环高架快速路网。2017年,全市实现物流业增加值351亿元,增长8.3%;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5.2%,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快递物流快速发展,全年完成快递业务量10708万件,增长25.1%;实现快递业务收入9.5亿元,增长29.8%。物流业集聚发展成效明显,拥有3家省级示范物流园区,重点物流园区物流增加值突破180亿元,占全市比重56.3%。

五、金融行业运行稳健,发展成为支柱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盐城金融业伴随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快速成长,金融机构业务种类和服务领域不断扩展,金融业总量稳步攀升。2017年,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54.2亿元,占GDP比重首次超过5%,成为全市经济的支柱产业。党的十八大以来,盐城金融业各领域改革成就显著,金融组织体系不断完善、竞争力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显著增强。至2017年底,全市银行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970.1亿元,1978年仅为4.1亿元,年均增长19.9%;各项贷款余额4268.4亿元,1978年仅为9.9亿元,年均增长16.4%。目前,全市共有银行机构40家,苏北第一,全省第五。现有保险机构57家,2017年实现保费收入179.2亿元;各项赔偿和给付54.4亿元。拥有证券期货机构20家,2017年累计交易金额近7700亿元。目前全市上市企业共10家,累计在资本市场融资172.5亿元。全市新三板挂牌企业共43家。

六、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绿色品牌全面打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的思想观念从“逛公园”转变为“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旅游业也迎来了黄金发展期,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近年来,全市旅游业以生态旅游发展为重点,以全域旅游为统筹,全力提升产业发展质态,取得明显成效。2017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933.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实现五年翻一番,达到320.1亿元,旅游外汇收入8213万美元。景区建设进一步加快,荷兰花海风情小镇入选省首批旅游风情小镇,黄海森林公园风景道入选省首批旅游风景道,东台西溪旅游文化景区荣获服务业“江苏名牌”称号。截至2017年底,全市A级以上旅游景区达到50个,总数居全省第五,其中5A级旅游景区1个、4A级旅游景区12个、3A级旅游景区17个。

七、大数据产业方兴未艾,电子商务发展迅猛

近年来,全市互联网经济规模快速扩大,互联网科技成果惠及民生,互联网企业竞争力持续提升。2017年,全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91.96亿元,是2010年的2.5倍。在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大数据发展报告中,盐城大数据产业关注度排名全国第一,盐城大数据产业园入驻优易数据、东方国信、软通动力等数据采集处理、分析挖掘、行业应用领域企业达200余家。与阿里巴巴合作建设的“数梦小镇”成功入围省首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华东江苏大数据交易中心成功获批全省首家大数据流通和交易领域工程实验室,已归集整合覆盖200个行业、30大品类的数据资源,可交易额达1亿元。盐城成为苏浙皖申报国家长三角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江苏省三个试点城市之一。电子商务发展迅猛,2017年,全市完成电子商务交易额1853亿元,同比增长21.5%;网络零售额287亿元,同比增长27.9%。全市21个电子商务集聚园区入驻企业超过600家,从业人员超过5000人,全年电商交易额超过100亿元,集聚成效初步显现。农产品电商加快发展,京东、苏宁易购、淘宝、邮乐网“四大盐城特产馆”建成并上线运行,全市统计在册的农村网店总数达8650个,开展网络销售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200多家,涉及农产品销售的电商平台20多个。

八、科技教育全面发展,文化惠民富有成效

改革开放以来,全市科技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2017年,全市科技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为2.1%,科技进步贡献率55.1%。现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13家,企业数居苏北第一。全市产业研发创新平台超过50家,重点产业研发平台实现全覆盖,“盐城制造”正向“盐城智造”新高度迈进。1978年,全市教育经费投入仅3218万元,到2017年达到160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市共有普通高校6所,普通中专10所,职业高中10所,普通中学278所,小学336所。全市高水平普及了15年基础教育,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99%,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100%,巩固率达99.8%以上,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9.5%。全市民办教育机构超过400家。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稳步发展,终身教育体系已基本形成。近年来,盐城文化产业积极适应新常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2017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3.75%。截至2017年末,建成县级图书馆分馆340个、文化馆分馆28个,提升农家书屋1000个。盐城荣获江苏省首批“书香城市建设先进市”称号。一批精品力作获省“五个一工程奖”和省文华奖,淮剧《小镇》相继获得国家文华大奖、戏剧梅花奖。累计有61人(组)当选“中国好人”,当选数名列全省前列,全市有超过150万人注册登记成为志愿者。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