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射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日期:2024-06-27 09:40 [ ] 浏览次数:

2023年,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总书记对江苏工作、在盐城考察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个聚焦”工作部署和市委“四个三”工作布局,找准赛道、笃定前行、实干争先,坚持绿色低碳、矢志向海图强,经济实现较快增长,市场活力不断增强,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强富美高”新射阳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

经济总量不断提升。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达740.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8.01亿元,比上年增长3.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66.50亿元,比上年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355.53亿元,比上年增长6.4%。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15.95:36.01:48.0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97772元,比上年增长6.6%。

就业形势稳定向好。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7035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4205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535人,支持成功自主创业2694人。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4.14亿元,比上年增长3.9%;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29.48亿元,比上年增长3.9%。粮食生产丰收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35.73万亩,比上年增加0.32万亩;粮食总产量114.59万吨,比上年增加0.45万吨;粮食亩产486公斤。畜禽生产稳产保供。年末生猪存栏44.71万头,比上年增长5.5%,出栏84.77万头,比上年增长4.8%;年末家禽存栏1068.66万只,比上年减少8.2%,出栏1361.11万只,比上年减少6.0%。

现代农业持续推进。成功承办全国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高质量发展现场交流会。新建高标准农田12万亩,全年粮食面积、产量全市第一。“芯谷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成投用,海河镇、洋马镇获评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省级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建设高分通过省级评估,入选中央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第二批江苏省数字乡村综合试点地区。成功发布“飨射阳鲜”区域公共品牌,射阳大米荣获十九届中国国际粮交会金奖。渔港二期项目加快推进,黄沙港渔港获评全国文明渔港,连续四年入选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中有增。全年实现全口径开票销售815亿元,比上年增长26.0%,其中规上开票销售596.5亿元,比上年增长12.5%。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21.74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4%,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61.5亿元,比上年增长11%,实现利润总额54.9亿元,比上年增长36.2%。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3家。

建筑业增长有所放缓。全年完成建筑业产值111.16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建筑工程完成产值106.03亿元,比上年增长8.2%,安装工程完成产值3.66亿元,比上年下降15.1 %。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64.4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3.4%,其中新开工面积99.88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0.5%;竣工面积92.57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6.5%,其中住宅竣工面积63.97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0.7 %。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领域全面增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0.5%。分产业看,工业投资比上年增长26.8%,工业技改投资比上年增长43.8%。分领域看,项目投资比上年增长13.2%,制造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8%。投资转型升级稳步推进,全县高技术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28.4%,高于全部投资17.9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9%,高技术服务业投资比上年增长60.9%。技改投资拉动明显,全县工业技改投资比上年增长43.8%,占工业投资比重16.5%,拉动工业投资增长4.9个百分点。

五、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明显回暖。2023年新增限上贸易企业87家。在库批零企业349家,住餐企业125家,比上年增长29.9%,有力促进我县贸易业发展。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5.1亿元,比上年增长5.8%。分行业看,批发业销售额358.6亿元,比上年增长6.8%;零售业销售额184.3亿元,比上年增长7.1%;住宿业营业额5.1亿元,比上年增长12.9%;餐饮业营业额28.5亿元,比上年增长31.1%。

外贸承压前行。全年外贸进出口实现11.19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4%,其中出口9.7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进口1.42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2.2%。

外资动能不足。全年注册外资实际到账1460万美元,比上年下降86.1%。射阳港区一类开放口岸通过国家验收,新招引亨通储能、埃迪尔丝绸等千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15个,新开工晶玖利华电子、深科特光电显示等外资项目7个。

六、交通和旅游

交通运输稳定恢复。2023年末公路总里程370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80.6公里。全年公路客运量568万人次,公路货运量223.5万吨。沿海港口实现货物吞吐量1589万吨。沈海高速公路四明互通工程完成投资1亿元,基本完成路基桥涵建设。新开工建设的19公里二级公路348省道射阳段。盐城港射阳港区3.5万吨级进港航道整治工程实现竣工验收。

旅游市场大幅回暖。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55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1.5%。日月岛“未来乡村社区”建成开放,“茧爱”民宿全市首家获评国家等级旅游民宿,千鹤湖酒店获评五星级旅游饭店,“泊心·黄沙港”列入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单位,鹤乡菊海获评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特庸王村创成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湿地之光”观景平台成为网红打卡地。全年旅游综合收入51亿元,入选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七、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支持续稳定。全年全县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92亿元,比上年增长7%,其中税收收入24.04亿元。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0.19亿元。全年民生支出达81.7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1.6%。

金融市场较快增长。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935.22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其中住户存款605.94亿元,比上年增长14.6%。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907.78亿元,比上年增长27.6%,其中中长期贷款495.90亿元,比上年增长32.6%。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

科技创新稳中提质。全年专利授权数1189件,比上年下降24%,其中发明专利授权数188件,比上年增长97.9%。全年规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填报企业96家,完成高新技术产值204.75亿元,比上年增长4.3%,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32.9%。430家企业通过认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获批省科技计划项目4项;获批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建立研究生工作站2家;获批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4家;2家企业获批市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行动入库企业。挖掘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26.3亿元;新增持有A类证件外国高端人才4名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全县共有职业高中1所,在校生0.35万人;普通中学32所,在校生3.72万人;小学25所,在校生4.12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18万人。新增省优质园1所,A级新优质初中3所,2A级新优质初中1所。16所幼儿园通过省优园复审,3所初级学校接受A级新优质初中复审,8所学校接受市平安校园示范校实地验收。县初级中学入选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县高级中学接受省四星级高中现场验收评估。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事业

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全县共建有文化馆1个、图书馆2个、博物馆(纪念馆)1个。杂技《战友·双人技巧》获全国杂技展演优秀节目、省文艺大奖·第三届杂技奖金奖,《球技·一生所求》获省文艺大奖·第三届杂技奖银奖。智慧广电乡村工程全面建成,全市首家实现全覆盖,获评省工信厅2023年智慧江苏重点工程奖项。全年累计组织各类文艺演出385场次,线上线下系列专题讲座、公益培训400余场次,策划系列展览近千场次。

卫生事业优质发展。年末全县拥有卫生医疗机构345个,其中:医院、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3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4662张,卫生技术人员5110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345人,注册护士1947人。

体育事业发展迅猛。鹤乡菊海在“美丽江苏•最美体育”2023全省最美跑步线路申报及网络投票工作中位列全省前列。先后承办省级以上体育赛事14项,刘玲林、杨玲、蒯曼等一大批射阳籍运动员在国际、洲际大赛中摘金夺银,柔力球《祖国您好》项目荣获2023年第九届全国柔力球柔乐球网络视频比赛“一等奖”。体彩销量达1.64亿元,被省体育局表彰为2023年度县级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和体彩销售工作成绩突出单位。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规模略微下降。年末全县户籍总户数299513户,总人口90.52万人,比上年减少1万人。全年出生人口为2947人,出生率3.26‰,全年死亡人口为8696人,死亡率9.61‰,人口自然增长率-6.35‰。年末全县常住人口75.68万人,城镇化率61.98%,较上年提升0.99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稳步提升。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605元,比上年增长6.5%。其中,工资性收入为16996元,比上年增长7.5%;经营净收入为10312元,比上年增长5.5%;财产净收入为1664元,比上年增长1.8%;转移净收入为7632元,比上年增长6.6%。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684元,比上年增长5.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678元,比上年增长7.2%。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49∶1,较上年同期缩小0.02。

社会保障更加全面。年末全县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7.3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5.6万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5.8万人,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7.36万人、11.99万人、7.87万人。全县建有公办养老机构18家(含县福利院和县护理院),民办养老机构10家(含县养老中心),城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77家,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43张。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乡环境持续改善。完成老旧小区改造36个,新建保障性住房871套,建成口袋公园4个、省级达标“四分类”小区25个,军苑巷等5条市政道路通车。农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累计拆除危旧房屋4148户,推动617户群众入住新居。新建农村生态河道270公里,改造农村户厕1.8万户,完成农村彩钢瓦屋顶整治1104户。海河烈士村、新坍新潮村、长荡西厦社区分别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中国传统村落、省级特色田园乡村。

生态治理不断优化。全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83.8%,PM2.5年均浓度29.2微克/立方米,5个国省考断面水质均值均达Ⅲ类。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完成退渔还湿304公顷、整治修复岸线16.9公里、抛石护坎6.1公里,实施互花米草专项治理1.1万亩。

来源:市统计局办公室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