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宁县2023年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发布日期:2024-02-01 09:33 [ ] 浏览次数:

2023年以来,阜宁县上下聚焦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各项目标任务,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突出做好稳生产、扩投资、促消费、提信心等工作,全县经济实现快速恢复,工业经济稳定增长,投资、消费、财政、居民收入、新增“四上”企业等领域实现快速增长。

一、主要经济指标运行情况

前三季度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10.25亿元,同比增长7.3%,增速较上半年提升1.1个百分点,列全市第4位。其中:一产增加值同比增长5.1%,二产增加值同比增长8.1%,三产增加值同比增长7.1%。

(一)农业生产总体平稳。前三季度,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1.55亿元,同比增长7.8%。夏粮比上年略增,全县夏粮总产量34.05万吨,增长0.03%。蔬菜产量稳步增长,全县蔬菜产量124.08万吨,同比增长3.6%。畜牧业增长较快,全县生猪出栏54.92万头,同比增长24.3%;家禽出栏1243.46万只,同比增长2.1%,禽蛋产量为4.66万吨,同比增长0.2%。渔业产量小幅增加,渔业总产量7.1万吨,增长2.7%。

(二)工业经济稳中向好。前三季度,全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53.1亿元,同比增长6.1%,增速较上月提升0.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增速较上月提升2个百分点,列全市第7位。

分行业看,重点行业支撑有力。前三季度,全县涉及的29个行业大类中有18个行业实现正增长,增长面为62.1%。增长最高的5个行业分别是: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4.5亿元,化学纤维制造业增长5.4亿元,金属制品业增长2.5亿元,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8亿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0.9亿元。

(三)固定资产投资继续领跑。前三季度,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9.4%,今年以来一直列全市前列,近两个月列全市第1位。商品房销售面积较快增长,全县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13.6%,增速列全市第6位。

分领域看,全县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31.6%,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1.5%;从构成看,建安工程投资增长21.7%,增速列全市第3位,比全市平均高9.6个百分点;从投资主体看,全县民间投资同比增长0.2%。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拉动有力,全县亿元以上在库项目174个,较上年同期增加31个,完成投资99.7亿元。

(四)消费市场明显回暖。前三季度,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4.8亿元,同比增长10.5%,较上半年提升0.9个百分点,列全市第2位,比全市平均增速高4.2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批零住餐业较快回暖。前三季度,批发业销售额累计增速49.4%,和上个月相比下降4.6个百分点;零售业销售额累计增速10.8%,和上个月相比上升2.5个百分点;住宿业营业额累计增速37.1%,和上个月相比上升2.9个百分点;餐饮业营业额累计增速32.4%,和上个月相比上升0.6个百分点。四个行业在全市排名分别为:批发第1、零售第6、住宿第1,餐饮第5。

(五)服务业持续向好。1-8月,全县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38.57亿元,同比增长15.9%,增速较上月提升1.8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全县规模以上服务业的10个行业大类中,全部实现正增长,除教育业增长8.1%外,其他各行业增速均达两位数。

(六)财政、金融运行稳健。前三季度,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11亿元,同比增长18.7%,其中税收收入20.52亿元,同比增长26.6%。

9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存贷款合计1530.5亿元,同比增长21.5%,增速列全市第3位,其中:存款余额同比增长14.3%,列全市第1位;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1.2%,列全市第2位。

(七)对外经济承压前行。前三季度,全县进出口总额5.21亿美元,同比下降22%,其中出口额3.63亿美元,同比下降30.3%,进口额1.58亿美元,同比增长7.2%。注册外资实际到账1321万美元。

(八)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前三季度,阜宁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026元,同比增长6.7%,较上半年提升0.1个百分点,增速列全市第2位,比全市平均增速高0.3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852元,同比增长6.2%,较上半年提升0.1个百分点,增速列全市第2位,比全市平均增速高0.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340元,同比增长7%,较上半年下降0.1个百分点,增速列全市第6位,比全市平均低0.1个百分点。

(九)新增长点培育成效明显。前三季度,全县新增“四上”企业191家,列全市第2位,较上月提升1个位次。其中工业17家、列全市第8位;建筑业28家、列全市第3位;批零住餐120家、列全市第2位;服务业24家、列全市第3位。前三季度,全县新增入库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91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96个。

二、存在问题

(一)工业部分行业、企业增长压力较大。近几个月来,工业产值增速持续在10%以内。1-9月,工业产值负增长的行业达到了11个,占29个行业的37.9%,其中:造纸和纸制品业下降29.7%,医药制造业下降24.4%,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下降12.93%。今年四季度形势不容乐观。

(二)出口持续下滑。受国际大环境等因素影响,我县出口企业今年出口额大幅减少,前三季度全县出口额3.63亿美元,同比下降30.3%。全县规上工业企业出口额较上年下降20.8%,有出口业务的18家规上工业企业中,有10家企业出口额同比下降,今年四季度扭转出口萎靡的态势难度很大。

(三)新增入库企业体量小。在工业企业中,去年以来新增的6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仅2家企业产值超亿元,35家企业产值低于2000万元,新增企业户均产值为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均产值的27.3%。在限额上批发业企业中,去年以来新增的35家企业户均销售额3137万元,为全县限额上批发业户均销售额的43.8%。限额上零售业企业中,去年以来新增的46家企业户均销售额812万元,为全县限额上零售业户均销售额的43%。总体来看,新增“四上”企业数量不少,但体量偏小,对于全县经济的持续增长支撑不足。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是持续加强经济运行调度。瞄准全年目标任务,加强对主要经济指标走势的跟踪、分析、研判,及时总结新情况、新问题,准确反映经济运行中的苗头性、潜在性、趋势性问题,提前做好预判预警。强化对工业、餐饮业、服务业、房地产业等重点行业的监测,努力推动经济运行持续整体好转。及时补欠补差,确保指标提升。

二是持续加强为企服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大财政助企力度,全力做好用能、用工、资金等要素保障。扎实抓好企业服务工作,深入体量大、降幅高的重点企业开展走访调研,了解企业生产经营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并针对问题出台个性化的政策举措,帮助企业稳订单拓市场,支持重点企业争取更多总部订单分配,促进企业实现良性健康发展。

三是持续推进有效投资。加快推进重大项目进度,加强跟踪服务,对已排定的省、市重大项目以及亿元以上项目投资进行认真梳理,加强调度,确保项目开工建设任务如期完成。做好项目招引储备,立足阜宁县产业结构及资源禀赋优势,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全力招商,特别是新兴产业及高技术项目,注重提升“四上”单位入库质量,确保新增入库单位对全县经济有正向拉动作用。

来源:市统计局办公室
打印 关闭